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芯片创业公司群雄并起,但是一些细分领域并不容易突破。
“2019年以来,行业给了国内芯片企业很大的机会,因为缺芯太夸张了。之前大家不考虑国产化的情况,现在是一周做芯片的设计和验证,一个月进入小批量的生产,非常快速,简直不可思议。”近日,一位半导体高管在业内沙龙上谈及了芯片市场的现状。
这是国内半导体发展如火如荼的一个缩影,近两年来,半导体行业的热度全方位上升。从资本维度看,按照云岫资本此前披露的数据,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股权投资案例413起,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,相比2019年约300亿人民币的投资额,增长近4倍,是中国半导体在一级市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多的一年。
从新增企业数量维度,启信宝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半导体相关企业存量超过10万家,2019年全国半导体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超过了2万家,达到了近5年高峰,2020年超过1.5万家,数值有所回落,但仍在高位,截至2021年10月28日新增量达到了15468家,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新增量。
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,一方面,贸易博弈、国产化提速、技术升级等带来了行业新蓝海,另一方面泡沫破裂的剧情也在上演,有多位半导体投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目前芯片创业公司群雄并起,但是一些细分领域并不容易突破,预计两三年后会有更多并购出现。
汽车电子、模拟芯片等受青睐
在ELEXCON2021的一场半导体投资沙龙上,旦恩资本合伙人刘旭说道:“每个赛道,无论蓝海红海,很多投资人把产业链翻了一遍。从消费电子、国产化等逻辑来看,存在很多机会。”
那么眼下,投资机构们看重的蓝海有哪些?
其中,汽车电子是被提及最多的一条赛道,在刘旭看来,汽车电动化是大趋势,电动汽车国产化之后,生产、品牌都会对外输出,这个大赛道会带动中国整体供应链的成熟。
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,目前,一辆普通汽车需要芯片200多颗,新能源汽车则至少需要500颗。这意味着需求在成倍增长,此前英特尔预测,到2030年,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清单(BOM)的20%以上,比2019年的4%增长5倍。
但是汽车的赛道并不容易切入,相比消费电子,汽车研发生产周期长、认证标准也更复杂、对安全要求也更高,进入汽车产业链挑战不小。因此,刘旭表示,大公司会有很多机会,因为他们之前就可能通过了汽车标准,直接切入赛道。
创业公司要进入汽车电子需要慎重,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常军锋说道:“汽车电子看似是很庞大的市场,但是算到各个创业公司手中,它一定是个小数,而你所能攻进去的车厂,又是个小数。汽车在第三代半导体、分立器件、MCU、电源管理等会有一定机会,但前提条件是,需要先在消费类电子的相关领域有积累,再细分出来了一个市场去做车用产品,才能扛得过其他公司两三年的认证期。”
从行业整体看,某一线人民币基金信息科技方向投资人向记者表示:“适合创业的半导体、芯片领域现在不多,数字逻辑类,包括存储类,可能不是创业公司能支撑的。剩下体量比较大的细分领域基本上分为三个方面。第一个是模拟芯片,有200亿美元的市场,创业公司如果有比较好的定位,抓住细分市场有机会做国产化;第二个是电源管理芯片,也是200亿美元的市场,创业公司能够做出特色也有机会,如大电流等高端产品;第三是涉及技术迭代,比如像存储材料的变化等细分市场。”
在他看来,国内做IC是有门槛的,“基本上市场规模如果没有50亿元,实际上是不值得去创业的。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,技术难不难不是最重要的,要更多从技术稀缺性考虑问题。对于创业者而言,这两个点如果能满足,可以再去琢磨后面产品、市场团队这些事。”
如何利用好泡沫周期?
启信宝数据显示,近年来国内半导体相关企业增长迅速,截至2021年10月28日,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已经达到118465家。从新增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看,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东莞、广州、深圳、苏州、厦门等是近五年来新增较多的城市。其中,深圳新增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,从2015年以来每年新增量都有超过3000家,珠三角离市场更近,注册企业也更利于市场拓展。
随着半导体的滚滚浪潮,业内也时常探讨,当下是否存在泡沫?创业者需要考虑哪些风险?
前述信息科技方向投资人认为:“有泡沫是好事,有了泡沫,大家才有动力去加入市场创业。在这个过程中,能拿到充分的资源去做好自主研发,针对一些新的细分市场,做好产品。有泡沫不怕,关键是怎么用好它。”
“行业要发展,必须要经历泡沫周期,”刘旭谈道,“身处泡沫周期对于创业者来讲特别好,但可能对投资人而言就很尴尬。最终大潮退去的时候,创业者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芯片从设计到产品定义,再到市场和产品落地,中间需要24个月的时间,因此投资人一定要看到两年后所投企业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,一定要形成正向经济流。并购的机会,应该会出现在两年之后。”
在常军锋看来,任何行业都会有泡沫,“我认为要从两方面来看,一方面,从目前我国替代率已达90%的消费类电子来说,确实已经产生了不少泡沫。这次半导体热潮没来之前,都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泡沫挤出效应。只是需要注意,要选赛道、选市场,看自己的差异化发展。”
另一方面,他表示,整个半导体产业在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,发展水平上仍存在差距,在这种情况下,泡沫还远远不够,“中国半导体发展分2000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,2000年之后的星星之火时代,本来预计2010年时可以燎原,结果这场及时雨来得晚了一点,一直到2017、2018年才到来,这场雨会促生新兴行业,推动半导体发展。幸运的是,晚到恰恰给我们一个机会,消费类电子已经成熟了,能够为更多企业向工业、汽车、医疗等高端芯片的进军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盘。”
面对蓝海或红海,不少半导体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,最关键的还是要贴近市场,充分利用国内广阔的市场需求,进行差异化的创新。也有投资人认为,当前国内一些半导体领域水平还处在“小学阶段”,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来沉淀技术,积累经验。